更新時間:2022-07-25 22:17:10點擊:
隨著抖音的崛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感越來越強烈,這也讓漢服等傳統(tǒng)文化開始再度興起。對于咱們美麗高雅的傳統(tǒng)服飾,除了咱們自己喜歡以外,其實不少外國人也非常著迷。
以下是中國漢服視頻火到外網之后,部分外國網友的評論,從評論中我們能感受到國外網友對于中國的漢服評價是非常高的。
然而,更加令人震驚的是,居然有外國人比咱們大部分中國人還要了解我們的漢服起源和文化,說明隨著祖國的發(fā)展,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人正變得越來越多。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該更加的支持和發(fā)揚我們的自己傳統(tǒng)文化,以下是來自部分外國網友對于漢服相關問題的答復。
雖然我同意羅伯特·查爾斯·李的觀點,即“漢服只是朝代時尚風格的一種概括”,但我不認為陳馮富珍對漢服質量低下的評價不夠客觀,尤其是他對和服贊不絕口的時候。
雖然漢服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術語,因此沒有人確切地說明它應該是什么樣子,但旗袍(qipao)應該熟悉所有的漢語。除非有些漢族人心胸狹窄,大男子主義,僅僅因為旗袍是滿族的傳統(tǒng)服飾,因而不能代表漢服,否則,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哑炫圩鳛橐环N高雅的中國民族服飾呢?不管怎樣,旗袍(或粵語旗袍)已經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和贊譽,尤其適合中國女性端莊的體型。穿著這樣一件現代性感的高開叉旗袍的中國模特在舞臺上隨意漫步,比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士在木屐上邁著典型的快速小步匆匆走過的誘惑力要大得多。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在現代漢服運動宣言中,“漢服”是“漢族傳統(tǒng)服飾”的簡稱,涵蓋了各種場合的服飾和配飾。為此目的,它是磨損的,可以磨損的,并且應該在任何和所有社會和功能上適當的情況下磨損。
這聽起來可能很明顯,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實用性或“可行性”而不同意,不妨這樣想:當韓服的定義和上面一樣寬泛時,這種不同意背后的基本假設是,“傳統(tǒng)服飾”僅限于歷史精英階層對正裝的刻板印象,因為它在視覺藝術中的代表性。其他指控,如下面的回應所示,警告種族極端主義(由于詹姆斯·雷博爾德和凱文·卡里科等漢族研究學者的批評,這一觀點越來越受歡迎)或作為現代商品或商業(yè)產品的質量低下,以及最終對某些業(yè)余愛好者缺乏了解的想象力。然而,他們沒有看到漢服運動是對中國自身歷史背景、蘇聯式民族政策、全球化多元文化主義和文化消費主義壓力的回應。
誠然,漢人在中國的誤傳問題最初是由近代歷史上的漢人民族主義者(還有誰會呢?)但他們的身份不應抹煞中國人以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名義采用蘇維埃式多元文化主義的事實,“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漢族被重建為一個與少數民族“歌舞大師”相對的“不露面的默認”——而且經常被美化和性化,以旅游為目的。這在Tom Mullaney(等)的著作中都有很好的記載,該政策是西方學術界批評的對象。
通過建議漢族人穿傳統(tǒng)服裝,這是對官方政策強加的“缺乏”民族特征的自然反應——他們在這個框架內盡可能以最有建設性的方式這樣做。是的,他們提出了另一個(再)發(fā)明,是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通過暗示他們也有一些“異國情調和美妙的東西”來自我美化漢族。然而,如果你把這理解為一種獲得官方認可(或至少不被政府關閉)的戰(zhàn)略舉措,那么也許是后殖民主義最好的一點,在流行的激進主義。
李景恒在《天府新論》(2014:5)中的文章《民國初年義觀(傳統(tǒng)漢服)沉默的真相——文化劫掠的代價》中,寫下了一段相當非正統(tǒng)的見解。建議說,辛亥革命直接導致的漢服復興,可能比我們現在在網上看到和背誦的有限的照片和文字說明所能想到的要普遍得多。
然而,與歷史學家(包括我在讀他的著作之前)的普遍看法相反,認為中華民國時期的運動并沒有因為袁世凱在宣布皇帝之前采用漢服而失去支持,但由于民眾的反應和成見,這些衣服作為“古裝”并沒有被革命倡導者推翻,并通過袁的政治問題得到了消極的強化。革命黨人恢復漢族傳統(tǒng)形象的努力,實際上就是用袁世凱“封建”遺書的洗澡水把嬰兒趕出去的。
長話短說,現代漢服的情況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張相對空白的石板,讓他們決定何時何地佩戴它——正如早期的活動人士所寫,“作為漢服支持者,有五個不同的層面”,從第一個層面來說,只是意識到并支持其他人佩戴它,“只為日本和韓國這樣的重大節(jié)日和文化場合穿上它”,但最高的程度是“在每一個生活場合,日復一日地穿著漢服,并將這種影響積極地滲透到其他人身上,作為一個真實生活的例子。”